常见问题

如何建设有效的“两网融合”体系

      “两网融合”作为广州市垃圾分类的特色模式之一,有效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,实现了生活垃圾“大分流、细分类”。

      加强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,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,找出一条突破“垃圾围城”和“垃圾围村”的路子,还给城乡居民一个天蓝、地绿、水净、气清的生态环境。

      突破“垃圾围城”、“垃圾围村”、解决城乡环境问题的关键,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和资源化,参照广州部分区域经验,要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,就要建立“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”生活垃圾处理体系——“两网融合”。在这个体系中,分类投放是影响后面各个环节能否进行的第一环节。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与环卫系统的垃圾清运网络高度融合,形成协同运转的两个轮子,是支撑这个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。      如何建设有效的“两网融合”体系?

      一、明确生活垃圾处理原则和技术路线。

      确定“先减量、分类回收、资源化利用,后无害化焚烧、生化处理,最后填埋”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路线,对垃圾分类管理全流程进行系统梳理、总结,融合环卫系统、再生资源系统的功能,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、部门职责,构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全流程设计,推动各职能部门联动合作。

      二、建立分类投放模式。

      采用宣传、奖励、惩罚等多种措施,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。比如广州,市政府确定了“能卖拿去卖、有害单独放、干湿要分开”的垃圾分类原则,在试点社区开展“定时定点”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试点,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、餐厨垃圾、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大类,设置相应的投放容器,引导、约束居民按规范要求分类投放垃圾。

      三、建立分类收运体系,改混合收运为分类收运。

      生活垃圾收运方面,由区分餐厨垃圾专运车和有害垃圾专运车,优化分类收运线路,强化有害垃圾监督管理,对分类投放的垃圾实行分类收运。

      四、建立分类处理体系

      分类投放是源头,分类收运是枢杻,分类处理是目的。发展“互联网+”社区垃圾回收模式,运用APP移动平台,对居民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积分和预约上门回收。

      五、建立政策支撑体系。

     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涉及千家万户,这就要求政府在宣传引导之外,还要出台有约束性的法规,对公众的垃圾投放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。在回收处理环节,由于低值可回收物单靠市场价值规律难以驱动,政府必须出台财政补偿措施,以支撑低值可回收物的分类处理可以持续运作。

Copyright © 2013-2024 mingan888.com 版权所有         粤ICP备202113741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