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几年,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着力推进“垃圾分类”和“再生资源”两套回收系统的“两网融合”,实现两网融合,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跑在最前头。设置生活垃圾回收容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回收的便利性,编制收运队伍的时候要考虑不同类型垃圾的车辆配备,保证可回收垃圾、不可回收垃圾“各就各位”。以北京某社区为例,可回收垃圾桶和餐厨垃圾桶摆放在小区楼下,而不可回收垃圾桶却移到社区外的主干道上,居民需要拎着垃圾走上一段时间才能投放,可以很好地引导居民进行分类投放。
再生资源回收的优势在前端,生活垃圾的优势在末端,借助两网融合的契机,将实现1+1〉2的结果。充分利用再生资源流动收购人力三轮车,实现可回收物的收集。针对废品集散地、生活垃圾中转站、终端处置设施,通过联合整合和创新,将废旧商品分拣中心和加工处理基地与垃圾末端处置设施联合建设,形成完整的垃圾收运处条线。
居民是垃圾前端分类的主力军,而前端分类的好坏关系着后端能否顺利进行。以往居民将垃圾直接卖给拾荒人员,现在让居民的投放行为由“商业性”向“公益性”转变,就需要一点物质上的奖励了。厦门市海沧区率先施行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,居民投放垃圾的时候,通过积分管理系统自动累积积分,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兑换相应的实物。有了积分兑换制度,居民热情高涨,垃圾分类率整整提升了一倍。
两网融合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有利时机,通过互联网机制,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清运中转、终端处置进行全流程监管,让垃圾处理的成效直观展现在管理者面前,提升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效率。通过对再生资源回收价格的监管,让垃圾回收的价格更清晰,有利于形成更加透明、健康的回收市场。通过积分奖励制度,提高居民回收热情,激励更多地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。信息化为两网融合提供了一个实时查看、效果检验的观测窗口,将成为两网融合的重要推动力。